您现在的位置: 石吊兰 > 石吊兰鉴定 > 正文 > 正文

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专著出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13 18:50:2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持,联合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及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编写的《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专著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因其多姿的植株形态和艳丽丰富的花朵,多生长在荫蔽环境中,生境较为脆弱,被公认为植物界的——脆弱之魅,是较好的观赏花卉资源类群。目前,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约有46属种(含种下等级),云南约有32属种,且有新种还在不断被发表。大围山地区地处滇东南,广义辖区包括河口、屏边、个旧和蒙自四县(市),区内最高点位于大尖山,海拔m,最低点位于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海拔76.4m。该区位于“滇—黔—桂”喀斯特地貌与越南北部连接的热带北缘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区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落差大、水热条件充足、植被类型多样,造就了很多特殊的小生境,也为苦苣苔科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云南大围山苦苣苔科植物》是在“大围山脆弱生境植物专项调查”(—)和“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和种质保存”(-)相关项目的支持下,编者经过近8年的详细野外调查、文献记载和标本整理编著而成的著作。该书根据最新分类系统共收录苦苣苔科植物28属种,其中含未正式发表的细蒴苣苔属(Leptoboeasp.)、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sp.)及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spp.)等7个物种。区内以芒毛苣苔属(Aeschynanthus)12种、汉克苣苔属(Henckelia)10种和蛛毛苣苔属(Paraboea)9种等属的种类较多。该书对大围山地区苦苣苔科植物进行了系统整理,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了了每个物种的识别要点、分布区域和生境,并对一些物种的分类位置变动或者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时为每个物种配上大量精美直观的彩图,包括生境、植株、花、果及解剖特写等。

本书对进一步研究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丰富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有参考价值,可供从事植物学、园林园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也能为自然保护、科普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蔡磊

编辑:陈智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idiaolana.com/sdljd/1006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石吊兰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