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倾杯乐群星道家的养生学和养生术,是中国历史上古代养生法术的主要源流。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饱食即卧,伤也”。“养生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可见,道家对饮食有科学的见地。“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道家经典曰:“体欲常劳,食欲常少,体劳无极,食欲无过,去肥浓,节碱酸,能中和者,必久寿也”。道家对于合理的饮膳也十分重视。道家养生六大饮食禁忌一、饮食之患超过声色世人万病滋生,生命夭折,很多都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埋下的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说,饮食给人们带来的祸害,比声色祸害还要普遍和严重,若是在食物搭配上无意中触犯了禁忌,沉积经年而形成疾病,危害人的生命。二、肉必新鲜切忌异味如果食肉类,必须保证它的新鲜。如果有其他异味,就不能食,食后会损脏伤气,这一定要谨慎。三、调养胃气切忌饮食不当太乙真人《七禁文》第六条说:饮食得当,可养胃气。彭鹤林说:脾为脏,胃为腑,脾胃的气是互为表里的。胃是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居中央,能消磨水谷,运化为血气,以滋养全身,灌溉五脏。所以修身的人,不能不美其饮食。四、少食少睡切忌饱食安眠《博物志》上说:所食愈少,心愈开;所食愈多,心愈塞,寿愈。孙思邈在《方书》中说:口中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五、五味不可过偏偏则伤五脏甜、酸、苦、辣、咸五种滋味,不能食之过多。所以多吃酸味会损伤脾,多吃苦味会伤肺,多吃辣味会伤肝,多吃咸味会损伤心,多吃甜味会损伤肾。六、早食宜饱午后宜少《内经》讲:太阳正中阳气隆,太阳偏西阳气虚。所以早饭可以吃饱,午后就应该少进食,到晚上更一定要空虚。道家饮食养生观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概括了饮食在人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道教在饮食养生方面更有独到之处。道家提倡少食。道家经典《太平经》中说:“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粪秽气昏。”东晋名道葛洪认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因人体摄入过量食物后,会大大增加消化等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肺、肝胆都得不到休息,影响了寿命。一是“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销”,是指要少食多餐。二是“先饥乃食,先渴而饮”,这是说应该有规律的饮食,在饥饿、口渴之前,就应该进食、饮水。否则,“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这显然对身体是有伤害的。三是就总体而言,人们应该通过调养身心,尽量保持低热量的饮食平衡,“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道家饮食养生观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如,《吕氏春秋?本味》指出,“水居者腥,肉腺,草食即檀”,而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燥除檀”。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司马承祯《天隐子》中,提到:“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意思就是指那些尚没有成熟的动、植物,是不宜用来进食的。这一点与道家一向提倡的“不杀生”戒律是有关的。道家的“不杀生”,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不杀生,而是指不毁坏正在生长着的生命事物。在饮食上,也遵守此原则。如《淮南子?主术》说: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素胜于荤:道家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神农经》曰: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炼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仙药)者,与天地相弊,日月并列。道书《释斋有九食法》也指出:粗食者,麻麦也;蔬食者,菜茹也;节食者,中食也。……粗食,止诸耽嗜;蔬食,弃诸肥妮;节食,除烦浊服精,其身神体成英带。道家几个食疗方1、道家饮食宜忌:饮入口而缓咽;食入口而细嚼;温热之饮;精细之食;微渴而饮;微饥而食;饮不过多;食不偏食;善食蔬果;节食鱼肉;晚餐食少;早餐食好;晨起两口热水徐徐咽;饭前两口饭汤缓缓喝。虚寒忌凉冷;实热忌饱食;空腹忌饮酒;饥饿忌暴食;练功忌醉酒;练功忌饱饭;练功忌暴饮;忌强饮、强食;五谷变馊为忌;五果变腐为忌;五畜变味为忌;隔夜茶水忌饮;隔日蟹蚌勿食。2、道家养生秘方:“筑基”饮饮方:胡桃24个,莲子21个,枸杞子35个,桑椹子48个。饮法:将胡桃、莲子、枸杞子、桑椹子,共置于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两茶杯,煎成一茶杯半,文火煎之,早、晚分四次饮用。3、“养胎”饮饮方:桂圆肉32个,百合1两,鲜山药3两,花生米49粒。饮法:将桂圆、百合、山药、花生米,共置于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毫升,文火煎熟,早、晚饮用。4、瑶池仙苔食方:椰子11个,芹菜0.5两,荸荠3个,青萝卜条3根,兔肉0.5两。食法:将芹菜、荸荠、青萝卜、兔肉置于椰子之内,加水适量混合椰浆,文火蒸熟,早、晚食之。5、龙宫游仙食方:海参2只,龙眼肉16个,金针菜16根,白果6个。食法:将海参、龙眼肉、金针菜、白果,置于瓷罐或砂锅之中,加水毫升,煎成毫升,文火煮熟,早、晚食用。6、太极升华食方:龟板1两,花生米24粒,百合21瓣,枸杞子40粒,甘菊花7朵。食法:将龟板、花生米、百合、枸杞子、甘菊,置于瓷罐或瓦锅之内,加水毫升,煎成毫升,文火煎之。早、晚食用。7、玉宇素斋食方:竹笋2两,蘑菇7个,黄花1两,菠菜4两,豆腐皮2个,胡萝卜5两,黑木耳0.5两,酱黄瓜1条。食法:将竹笋、蘑菇、黄花、菠菜、豆腐皮、胡萝卜、黑木耳,入瓷罐或砂锅中烫熟,切成丝,酱黄瓜切成丝,加麻油、芥末、冰糖、醋、酱油,皆适量,拌食,宜中午食之。8、天后三宝食方:冬瓜1个,鲍鱼1个,贻贝24个,小虾21个,蘑菇8个,红枣7个,玉米49个。食法:将冬瓜削去五分之一,将鲍鱼、贻贝、小虾、蘑菇、红枣、玉米置于冬瓜之内,加水至冬瓜余部四分之三处,将冬瓜置于蒸锅内,蒸熟。食时,饮汤,拌冬瓜瓢共食之。中午食之为宜。9、三阳生泰食方:紫河车5钱,鹌鹑蛋3个,冬虫夏草3条,栗子5个,莲子10个,椰子1个。食法:将上述食材同煮。文火炖之,加水毫升,炖至毫升,早、晚饮汤,中午食肉。10、五气朝元食方:苡仁,高粱,粟米,黄豆,红豆等量,莲子,栗子,红枣、白果、桑椹等量。食法:将黄豆、红豆,先煮熟,入苡仁、高粱、粟米,七八成熟,入莲子、栗子、白果、红枣、桑椹,文火煮之,加水适量,煮至见稠汤即可。早、晚食之。11、三素云飞食方:鸽肉1只,斑鸠肉1只,麻雀肉3只,龙眼肉14个,山萸肉16个,百合24瓣。食法:将上述食材入瓷罐或砂锅中,文火炖,加水毫升,煎至1毫升,早饮汤,午食肉。食疗作用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四季食疗人与天地相参。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提供的各种条件,人体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药膳食疗应遵循顺乎自然的法则,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律,春夏季节应注意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应注意保养阴液才能起到良好的养生作用。春季养肝健脾宜用药物:天麻、米仁、党参、淮山、白芍等宜用食物:兔、鱼、鸡、木耳夏季清热养阴宜用药物:石斛、燕窝、蛤士蟆、绞股兰、野菊花等宜用食物:老鸭、鱼、冬瓜、西瓜、荷叶等夏季保肝护肝宜用药物:枸杞叶、虎尾轮、牛奶根、香藤根、佛掌榕宜用食物:鸡、猪小肠、猪肝宜用药物:石橄榄、金线莲、丰柜斗草、鸭掌草、地参秋季滋阴润肺宜用药物:麦冬、玉竹、芦根、石斛、菊花、百合等宜用食物:甲鱼、鱼、老鸭、泥鳅、芹菜、白果、白木耳、莲藕、梨等冬季益气滋肾宜用药物:洋参、当归、熟地、太子参、虫草、杜仲等宜用食物:鱼、禽类、黑芝麻、核桃、羊肉等养生法中国人说:药补不如食补。外国人说: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如果有一种方法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能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尝试。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了,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法。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美味食品,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1、枸杞子酒材料:枸杞子克,白烧酒克。功效:益精气,抗早衰。适用于肝肾亏损和早衰。用法:将枸杞子淘洗干净。剪碎,放人瓶中,再加入白烧酒,加盖密封,宣阴凉干燥处,每日摇动一吹,一周后即可饮用。边饮边添加白酒。可依自己的酒量,每晚餐前饮用,每次服10至15克,不要过量。2、当归羊肉羹材料:当归15克、黄蓍25克、党参25克、羊肉克、姜、葱、料酒、食盐各适量。功效:将羊肉洗净,把当归、黄蓍、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人锅内,再加葱、生姜、食盐,料酒和适量的水,然后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煨烂即成。食用时,吃肉喝汤。用法:适用于血虚及病后气血不足和各种贫血。3、延寿酒材料:黄精30克、天冬30克、松叶15克、枸杞20克、苍术12克、白酒克。功效:补虚强身,延年益时。用法:将黄精、天冬、苍术切成小块,松叶切成碎未,同枸杞一起装入瓶中。再将白酒注入瓶内,摇匀,静置浸泡十至十二天即可饮用。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至15克。4、地黄鸡材料:生地黄克、饴糖克、乌鸡一只。功效:补髓养血。治骨髓虚损、腰肢酸痛、不能久立、身重气乏、骨蒸盗汗及血虚等症。用法:将乌难宰杀后,去毛及内腱,洗净,地黄洗净,切成宽半厘米,长二厘米条状与饴塘拌匀。装入鸡腹内。将鸡放入盆中。再将盆置于蒸米饭的蒸笼内,蒸熟即成。食用时不放盐、醋,吃肉、喝汤。5、归参炖田鸡材料: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一只(约三斤)、葱、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功效:补髓养血。适用于骨髓虚损、腰肢酸痛、血虚等症。用法: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肚,洗净,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再将鸡放进砂锅,加人葱、生姜、料酒、食盐、清水各适量,再将砂锅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煨炖,直至鸡肉煨烂即成。6、蜜饯姜枣龙眼材料:龙眼肉克、大枣克、蜂蜜克、姜汁适量。功效:健脾益胃,滋补心血。适用于脾虚、血亏所出现的食慾不振,面色萎黄,心悸等症。用法: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人锅内,加水适量,首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人荒汁和蜂蜜,拉匀,煮熟,起锅,待冷后,装人瓶内,封口即成。服用时,每次吃龙眼肉、大车各六至八粒,每天三次。7、归参山药猪腰材料: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克、酱油、姜丝、蒜末、香油、醋各适量。功效:养血、益气、补肾。适用于血损肾亏所致的心悸、气短、腰酸捕、失眠、自汗等症。用法: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将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一同放入锅内。然后在锅内加水适量,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人盘子中。再将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等与猪腰片拌匀佐餐食。8、海参粥材料:海参适量,梗米克。功效:补肾益精、养血。适用于精血亏损、体质虚弱、性机能减退、遗精、小便频数等症。用法:先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切片煮烂后,同米煮为稀粥。可随意服食。9、落花生粥材料:落花生米45克(不去红衣)、怀山药30克,粳米克,冰糖适量。功效:益气益血,健脾润肺,通乳。适用于气虚,血虚诸症以及产后乳汁不足者。用法:分别将花生米及山药捣碎,再与粳米拌和,同煮为粥,候熟,入冰糖调匀即可。当饭吃,吃饱。10、阿胶粥材料:阿胶15克、糯米克。功效:养血止血,滋阴润肺,安胎。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等多种血症。用法:将阿胶捣碎,然后将糯米煮粥,候熟,人阿胶,稍煮,搅令用化即成。每日早晚餐温热服食。11、葱炖猪蹄材料:葱50克、猪蹄四个、食盐适量。功效:补血消肿。适用于血虚、四肢疼痛、浮肿、疮疡肿痛等症。用法:将猪蹄拔去毛,洗净,用刀划口。将葱切段,与猪蹄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和食盐少许,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熬,直至熟烂即成。吃猪蹄喝汤,佐餐食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食物也是药物,它不仅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很多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的特性,也能治疗疾病,且药膳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美味可口、价格低廉、药副作用小,很适合养生人食用。?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idiaolana.com/sdljd/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