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安
康
随着上海的疫情逐渐趋于稳定清零,我们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此期间民间流传有很多习俗,除了熟知的吃粽子、划龙舟之外,各地还有挂艾草与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及蒲酒等民间习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们端午节期间喜爱用的艾叶和菖蒲。
说到端午和艾叶、菖蒲的联系,还得从端午的习俗说起,在早期的端午时期,人们会采药、蓄药来驱邪避毒,如《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俗称“恶月”的五月,有许多禁忌,艾、蒲等草药初始是避邪祛疾之用,后延伸出端午采草药挂艾叶菖蒲的习俗。
三千多年前人们就以“鲜艾入膳、陈艾入药”的说法,其内服可以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疼的功效,外用可以去除湿气,止痒止疼。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出自蕲春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在农历五月五日后,艾叶已禀受大自然纯阳之气,此时采艾最佳。而且,端午节前后老百姓体内的湿气都比较重,插艾草刚好有祛湿的功效。
而与之相对的便是菖蒲。菖蒲在一些地区也是端午佳节的“必备之物”,在过去农历五月又被称为蒲月。菖蒲全株芳香,具有宁心安神、驱毒除瘟的作用,亦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由于菖蒲的外形像一把宝剑,所以人们将它插于门口,寓意辟邪除难,称之为“蒲剑”,如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所载曰:“真菖蒲叶有脊,一如剑刃。”而且,从中药药理学上来说,石菖蒲中含有的挥发性挥发油,具有中枢性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因此,悬挂新鲜菖蒲要比干菖蒲的效果更好。
此外,端午节又被称为浴兰节。端午时节的气候湿热,容易患皮肤病,此时的人们会用艾叶、菖蒲来洗“药”浴,以祛湿止痒驱虫。因此,在端午时节无论是药用、洗浴还是寓意,二者都是当之无愧的首选“双子”。
供稿:药学部薛亚
原标题:《端午与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