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石吊兰的图文标准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了石吊兰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通过这些图文标准信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石吊兰,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植物吊石苣苔的图文信息概览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一种名为吊石苣苔的植物。这种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还广泛分布于特定的生长环境中。此外,吊石苣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中医药领域贡献了一份力量。通过图文标准信息的展示,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这种植物的各个方面。
石吊兰饮片石吊兰饮片
石吊兰ShidiɑolɑnLYSIONOTIHERBA
本品为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Lysionotuspauciflorus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在夏、秋两季叶茂盛时采割,并除去杂质后晒干。其茎呈圆柱形,长度在25至60厘米之间,直径为2至5厘米。表面颜色淡棕色或灰褐色,带有纵皱纹,节部膨大且常有不定根。质地脆硬,易折断,断面则呈现黄绿色或黄棕色,中心有空隙。叶片轮生或对生,带有短柄;叶片多为脱落状态,脱落后叶柄痕明显;叶片本身呈披针形至狭卵形,长度在5至6厘米之间,宽度在5至5厘米之间,边缘反卷并带有齿状突起,两面颜色灰绿色至灰棕色。闻之气味微弱,品尝则带有苦味。
此外,石吊兰的茎横切面显示,其表皮有时会残存。木栓层由多列木栓细胞紧密排列而成。皮层部分宽阔,外侧散布着石细胞,壁厚且具有明显的层纹,胞腔较小;内皮层则界限明显。韧皮部狭窄。形成层环并不明显。木质部由纤维和导管连接成环状结构。髓部空间较大。
在叶的横切面中,上表皮细胞呈长方形,外层覆盖着菲薄的角质层。其下方是2至3列大型的薄壁细胞,形状类方形、长方形或类圆形。下表皮细胞则较小,并含有气孔。栅栏组织细胞有2至3列,它们通过主脉相连;海绵组织细胞呈类圆形,排列相对疏松。主脉的维管束属于外韧型,外侧或近下表皮处偶尔可见单个石细胞的存在。
另外,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时,取5克石吊兰粉末加入20毫升甲醇中超声处理30分钟,然后滤过并回收溶剂至干。将残渣用毫升甲醇溶解后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时,取石吊兰素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毫升含2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在相同的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点上两种溶液各0微升,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20::5)为展开剂进行展开。取出后晾干并喷上2%的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05℃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颜色的斑点。
最后,根据检查标准,石吊兰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0%,总灰分不得超过0%。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中的热浸法进行测定,使用稀乙醇作为溶剂,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进行测定。在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中,选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8: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设定为nm。理论板数按石吊兰素峰计算应不低于。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中,取适量石吊兰素对照品,精密称定后加入甲醇制成每ml含25μg的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则是取本品粉末约5g,精密称定后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75%甲醇25ml,密塞并称重。超声处理20分钟后放冷,再次称重并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后滤过,取续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在测定过程中,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最终结果以干燥品计算,含石吊兰素(C8H6O7)不得少于0%。
此外,饮片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并干燥。其性状为不规则段状,茎圆柱形,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和节部膨大。叶片多破碎卷缩,完整者呈披针形,边缘上部有齿状突起并常反卷。色泽灰绿色至灰棕色,主脉下面凸出。气味微弱而味苦。
在性味与归经方面,石吊兰属于苦味、温性的药物,主要归入肺经。其功能与主治包括化痰止咳和软坚散结,适用于咳嗽痰多、瘰疬痰核等症状。使用时内服常用量为9~5g,外用则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